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(二):我被拘留?還是度假?
身處現代的我們,在想像「戰時集中營」生活之時,或者都會聯想到當年猶太人置於納粹黨手中的恐怖景象;而在想像被拘捕者的心態時,亦可能會覺得他們對看守者恨之入骨。但若果我們抱著這種心態去看德國人在拘留營,應該會大吃一驚。
身處現代的我們,在想像「戰時集中營」生活之時,或者都會聯想到當年猶太人置於納粹黨手中的恐怖景象;而在想像被拘捕者的心態時,亦可能會覺得他們對看守者恨之入骨。但若果我們抱著這種心態去看德國人在拘留營,應該會大吃一驚。
1939年的盛夏,德國入侵波蘭,伴隨著英國、法國對德宣戰,歐洲局勢急轉直下,動盪之勢亦隨之帶到英國殖民地香港。由於中國在三十年代末正與日本對戰,而與香港地理位置上接壤的廣東地區,大部分被日本佔領或控制,亦因此香港當時是以日本作為主要假想敵而作防衛規劃,對突如其來的新敵人 —— 納粹德國 —— 可謂意外。
對於 拜登 上任後的美國國策走向,從經濟的集中方向,到外交上會否重新加強盟友關係等,都是一大焦點。而在我個人立場,最關注的當然是美國日後的對華政策,特別是針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對抗策略會否受到影響。拜登 會否停止美軍現時正在部署的印太地區防務擴張計劃,在這一刻的確難以判斷,不過在 拜登 公佈其防長人選時,放棄選用對華「鷹派」人物而改用無明確對華立場的退伍將領,的確引起提倡強硬對抗中國的派系的相當憂慮,這是否如其反對者所言,是 拜登 「賣國投共」的第一步,實在要小心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