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(番外):你有你被拘禁,我有我去上課?喇沙書院學生何去何從?
一座兩層高的建築,加一座單層有蓋操場,如果是用以應付1932年創校之始的303名寄宿及一般學生時,或者仍能勉強應付,但在面對1939學年時的超過一千名學生時,即使臨時將有蓋操場改為四間課室,又在外面空地「搭棚」建造四間臨時結構課室,但空間仍然明顯不足。
一座兩層高的建築,加一座單層有蓋操場,如果是用以應付1932年創校之始的303名寄宿及一般學生時,或者仍能勉強應付,但在面對1939學年時的超過一千名學生時,即使臨時將有蓋操場改為四間課室,又在外面空地「搭棚」建造四間臨時結構課室,但空間仍然明顯不足。
在過去幾章中,主要圍繞著德國人自身的處境,不過針對大多以商人及專業人士身份處於香港的德國人,其背後所擁私人與公司財產之巨大,港府當然不會放過。不過,你以為港府會私吞這筆橫財時,歷史總會告訴你:There’s always a catch!
當其他營友認為英、德之間的戰爭只會是短暫戰事,被拘禁的日子亦不會太過長久之時,Karl 反而認為戰事只會不斷惡化並延長,他將會被長期拘押,甚至被轉移到戒備更為深嚴的正式「戰俘營」,因而萌生出要逃走的念頭。事後看來,Karl 的確準確預測了之後的戰爭走向。
身處現代的我們,在想像「戰時集中營」生活之時,或者都會聯想到當年猶太人置於納粹黨手中的恐怖景象;而在想像被拘捕者的心態時,亦可能會覺得他們對看守者恨之入骨。但若果我們抱著這種心態去看德國人在拘留營,應該會大吃一驚。
1939年的盛夏,德國入侵波蘭,伴隨著英國、法國對德宣戰,歐洲局勢急轉直下,動盪之勢亦隨之帶到英國殖民地香港。由於中國在三十年代末正與日本對戰,而與香港地理位置上接壤的廣東地區,大部分被日本佔領或控制,亦因此香港當時是以日本作為主要假想敵而作防衛規劃,對突如其來的新敵人 —— 納粹德國 —— 可謂意外。